2013.1《再剧场》剧评
观演新时代——看新浪潮戏剧《雷雨2.0》
北小京
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。
这部作品的杰出,根本不是源于制作团队对传统话剧模式的颠覆,而是在于他们对中国的剧场观念进行了重建。他们借用曹禺大师的光辉,重新建立了观演观念。
类似这样的剧场观念其实早就在中国出现了,并一直以一种地下方式艰苦地持续着。20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过牟森,现在有草场地生活舞蹈工作室,还有上海的下河迷仓,这些人,这些场所一直进行着探索剧场艺术(Theatre Art)的各种演出。说他们艰苦,主要是因为在传统话剧观念为主导的当今,观念艺术根本没有商演的舞台。他们只能依靠民间资助、艺术节基金等手段来维持艺术创作。木马剧场上演的《雷雨2.0》,在商业剧场与观念艺术之间成功地搭上一座桥。我佩服整个制作团队的勇气,因为他们需要面对巨大的怀有传统审美的观众群,他们需要接受大量的质疑,甚至批驳。他们还要承受市场的考验。
说他们杰出,不仅是观念上,更体现在这部作品的细节中。
我看过不少观念型剧场艺术,以及现在刚刚新兴于中国的舞蹈剧场。我认为大部分作品过分在乎形式。剧场体验、演出形式感成了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目标,而他们要表达的内容,却杂乱无章,有些甚至带着无病呻吟的影子。
《雷雨2.0》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饱含了戏剧内涵。我恰恰发现,在看似杂乱的空间里,人来人往的慌乱,机器横竖难辨的情况下,是曹禺作品的文学魅力始终牵扯着观众与演员。导演不是无的放矢的重组《雷雨》里的台词,他有明确的表达。他利用台词中女性与男性相错的心理内容,表达了在男权价值下,女性自我价值丧失的失衡世界。这种难以呼吸、无处可逃的感觉,不正是曹禺先生《雷雨》所表达的绝境吗?
看上去,导演的舞台布局使观众失去了焦点。你可以看大屏幕,也可以看被拍摄的演员,有时候注意一下现场的音乐演奏者、配音者、切换镜头的工作人员,甚至可以看看与你一样有点不知所措的观众。我认为这些都是导演所提供的材料。这些材料与你的想象糅合在一起,便形成了你所看到的《雷雨2.0》。它意味着有无限可能,有多种解释。也许你的理解无限远离了导演所要表达的女性主题,然而这不重要。在这种多空间、多素材的舞台上,演出已经超出它自己预计的路线,去撞击了台下每一个惊慌的、无聊的、怀疑的、愤怒的、喜悦的、悲伤的你我他。
表演上,由于镜头特写与组合方式,使观众看到的表演更加细腻。这种电影化的拍摄加上舞台上的现场感,为演员增加了真假虚实的表演空间。这种表演方式给演员带来难度,因为他们要很好地控制自己,一会在思念中,一会在梦境中,一会在慌乱里,一会被泪水淹,而这之间却是断裂和抽离的。我为这两位女演员感动,在这么一个看似可以非常随便的演戏的场景中,她们竟然没有丢掉情绪,没有丢掉内心节奏。尽管导演大部分展现了她们的脸部特写,但她们的形体从来没有放弃过。从这一点上,我看到导演和演员共同的努力。这不是一个为形式而形式的导演,他讲究表演上的功夫。同样,台上不是被形式左右的演员,她们带着戏剧的节奏坐在了镜头前。
舞美上,由于做得比较偏,基本上看不清很多道具陈设。但有一点感受,当四凤自己一个人在屋中感慨的时候,舞台上,另外两间屋子里亮着台灯。视觉上,我既能看到四凤的眼神,又能看到她纠结的身形,同时,黑暗中,其他屋子里的微亮所呈现的孤单与恐惧恰好地弥补了我的观感。这样的舞美设计,加上视频参与,我在观感上有了多种选择,而这些选择是那么细腻地相互补充着。从这一点上,我认为这是一部讲究的作品,形式看似凌乱,但充满相互作用的细节。
想看话剧《雷雨》的人,我希望您面对《雷雨2.0》的时候能转变内心预期。就像web2.0所引发的技术革命一样,《雷雨2.0》同样具有彻底颠覆性。这不是一出话剧。这是一台剧场艺术。舞台上台词与音乐同样只是一种元素。制作团队与演员,同样在表演中。镜头中的真实,和镜头外的匆匆身影相得益彰成为一场戏剧蒙太奇。
如果说今年这个中国小剧场运动三十年纪念,真的需要里程碑的话,我认为《雷雨2.0》的戏剧史意义大于到目前为止所上演过的所有剧目。他把程式化的“郭老曹”时代彻底摒弃,并为经典作品赋予了全新的观念。打破旧有的很容易,但只能停留于抱怨,甚至是愤怒。而建立,则需要真正的智慧与责任。
让我们把目光从剧场挪到其他艺术门类上,文学上,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朦胧诗派,80年代中旬已经有成熟的新写实派,新浪潮小说,先锋作家等等。艺术上,中国当代艺术从星星画派开始到波普艺术(pop art)、行为艺术,一直是观念为先地在先行着。音乐上,摇滚乐、电子乐、噪音艺术、观念音乐层出不穷,在噪音艺术的演出里,你可以看到传统的古琴在散发着当代表达的光辉。舞蹈上,现代舞演出在中国已经有了至少20年的历史。然而,回到戏剧上,除了早当年还有人看过牟森的作品以外,大概只有孟京辉能勉强算是先锋派。其他的,有10%的人在坚持重复经典,剩下90%的舞台上,已经被娱乐二字挤得摇摇欲坠了。
基于这样的戏剧现状,《雷雨2.0》具有非凡的意义。他们在大师的肩膀上开拓新的观念,不仅尊重了经典,更为当今的观众打开了一扇全新观念的大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