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.10-25 《文学报》采访
《王翀:我要对抗传统 在破坏中重塑》
陈凡
第四届先行青年创意艺术节刚在上海话剧中心落下帷幕,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又拉开帷幕。而这两次艺术节节目单上有着同一个名字"80后"青年导演王翀。自北京大学毕业后,原本攻读法学的他因为兴趣爱好去夏威夷大学攻读戏剧硕士。又因为自己对剧本的独特理解发起新浪潮戏剧,翻译并导演了《阴道独白》《哈姆雷特机器》等欧美后现代名作,也通过《雷雨2.0》、《中央公园西路》等作品做出了电影与戏剧的跨界尝试,被中美两国媒体誉为"新生代导演中最具实验气质"的导演。
记者:在你的作品里,有很多是根据名著改编的。我们甚至可以概括为新浪潮戏剧2.0系列。作为新浪潮戏剧导演,您在选取剧本时会有怎样的考量?
王翀:在传统的戏剧观念里,有"剧本剧本,一剧之本"的说法。导演对剧本的选择是一部话剧的开端。我想我觉得当代的戏剧有它独特的发展路径。对我而言,导演的语汇是剧本从作品走向舞台艺术的纽带。我要打破戏剧的幻觉。我在选择剧本的时候有两个原则:一,必须是西方戏剧大师的作品在中国大陆的首演。二,剧本必须是"我"的独一无二的版本。我觉得当代的戏剧是对过去传统戏剧的一种打破,在后戏剧时代里,不再有时空,也没有故事情节,甚至连"假定"都没有了。但戏剧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诗的语言,如果你进入了导演的审美轨道的话。《哈姆雷特机器》改编自东德的一部诗剧,去年参加了法国的戏剧节。《椅子2.0》改编自尤金·尤库斯金的《椅子》。还有《阴道独白》,《雷雨》等。事实上,我更喜欢改编,在改编中的原创性并不小于一部原创剧。因为我要对抗传统,在破坏中重塑。你也可以说,我把新浪潮电影的手法搬到了戏剧中。总之,我要独一无二,我要戏剧是我的版本。
记者:《雷雨》是中国现代话剧里的经典之作,改编[嗯,谢谢指正。]的视角很多。你选择了独特的女性视角。我注意到,你的其它作品也很关注女性,譬如《阴道独白》。
王翀:女性主义其实早就已经是电影拍摄的视角之一,我只是把它嫁接到了戏剧当中。关注女性是人的本能。女性仍然处于弱势地位,不管这个社会有多么进步。你说的对,《雷雨2.0》的确有女性视角的成分。此外,我还采取了现场展示的方式。这部戏剧在舞台上的演员有二十个,但曹禺《雷雨》中的角色只有三个:周平,繁漪和四凤。其他十七个人则有的扛着摄像机在舞台上走来走去,有的是配音角色,有的是拟音等工作人员。演员对着镜头在演戏,而不是对着观众。《椅子2.0》亦如此。将拍摄的过程直接搬到舞台上已成为新浪潮戏剧的特色语汇。我相信,我的改编会让传统的话剧活过来,因为我赋予它新的生命力,我也相信,我从女性的视角来阐释这部戏是大师的本意。有网友在微博上评价我的2.0系列,'除了剧名几乎都是新编的,但是很准确的契合了原著。'我很认同。《雷雨2.0》是,《海上花2.0》也是。在舞台上,你能看到我们拍摄的过程,但是我们有我们的视角。我们在呈现我们对大师的理解。
记者:你认为当导演最大的乐趣是什么?
王翀:我享受戏剧创作的过程,也享受戏剧在社会上形成的一种论坛。你可以说是艺术论坛,或者社会论坛,或者知识分子论坛,都可以。总之它能让人们开始关注开始讨论。戏剧的创作可以呈现我对当下中国的一个关注,对前沿的一个探索。这样的探索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。这样的成就感让我能够一直导下去。
记者:你觉得最成功的作品是哪一部?
王翀:成功是有很多标准的,最成功的我还不太好回答。如果说获得票房是成功,《阴道独白》《中央戏剧公园》场场爆满,那是成功的;如果说获得奖项是成功的,《乔布斯的美丽与哀愁》被华盛顿邮报评为"年度最佳美国戏剧,那也是一种成功;如果说巡演世界算成功,那么身体剧《电之驿站》在北京、纽约、魁北克、爱丁堡、上海巡演,可以算是成功。这没有办法说。我只能说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部。我最喜欢《雷雨2.0》。因为这部作品又回到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源头。而我的《雷雨2.0》是对传统剧本的一个颠覆。我感到颠覆传统创造新浪潮带给我的快感。
记者:新浪潮戏剧在发展过程中,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
王翀:在戏剧领域里,有一个很尖锐的矛盾。我属于体制外的戏剧人,国家的支持很少,所以我们只有依赖市场才能存活。所以我们也会有很作品必须要向商业低头,比如改名字。但这还不是全部。戏剧市场是资本市场操纵的游戏。资本可以操纵观众对作品的评价。如果有很多资金投入宣传,票房也会跟着高涨。反之就不容乐观。
记者:会不会有观众提出"看不懂"的困惑?
王翀:这个会有,但这只是审美轨道的事。戏剧可是是诗一般的语言,我只是在尝试提供给观众多一种审美方式。我的作品在审美上还是能与国际作品接轨的。《哈姆雷特机器》在法国戏剧节上反响不错。《椅子2.0》获亚洲导演戏剧奖。
记者:面对这么多困难,是什么让你在坚持呢?
王翀:我享受这样的过程,我在探寻戏剧的本质,也努力向观众展现"戏剧是什么,可以是什么"。
记者:《海上花2.0》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,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部新作?
王翀:《海上花2.0》是为上海观众专门制作的。《海上花》讲述的是差不多100年前上海女人的故事。在演出过程中,你会听到上海话对白。还有就是拍摄手法。它延续了《中央戏剧公园》《雷雨2.0》的拍摄手法,即在舞台上现拍现演。这种手法对北京的观众来说可能已经成为新浪潮剧团的符号,但是上海的观众还不太熟悉,所以相信会给上海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