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08.9.24《南方周末》报道

 

观众和艺术总监打起来了——赶场青年戏剧节
记者石岩发自北京

 

当了4年文化记者,今年的青年戏剧节是我最美好的戏剧经验之一。从9月10日到9月28日,11出戏在北京蜂巢剧场、安徒生剧场、东方先锋剧场和人艺小剧场轮番上演。虽然每部戏未必完全让人喜欢,有的戏甚至让你觉得受到了冒犯,你也会觉得那是一种愉快的冒犯。

严格说来,《电之驿站》是一出很闷的戏。所有的观众都被轰到舞台上,近距离地观看。但一个小时的演出是对观众意志品质的极大考验。全剧没有台词,完全靠演员缓慢的,有时候三五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地保持一个动作的肢体语言来呈现。他们演的是身处牢笼里的人,牢笼是蜘蛛网一样缠绕在他们身上的网线、电话线、鼠标、键盘。

在《电之驿站》的演后谈中,观众和青戏节的艺术总监孟京辉打起来了。有观众批评《电之驿站》晦涩难懂,演员的肢体语言慢得不可理喻,而且这种慢不带来美感,没有什么深意,那样的动作,谁都做得出来。

“吹牛B!我不相信这个戏是谁都能做出来的。把中戏100个教授和1000个学生绑一块,也未必做得出来这样东西。我看到了演员身体的美丽,虽然他们半天不动,但我能感觉到他们身体里积蓄着力量,快要爆炸了。这个戏看到最后,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,我说的想哭不是心理上的,而是我的眼睛里就出现了物理的泪水。对我来说,这个戏是完整的一句话。演员从舞台的左边走到舞台的右边,这句话就说完了。它不像其他‘话剧’要说很多话……”

孟京辉的话音未落,一位女观众拿起了话筒:“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发言,你的话太有倾向性了。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……”

“戏剧大棚”是此次青戏节的公益环节,在每出戏首演之后,为观众和演员提供免费的聚会场所。“戏剧大棚”的招贴画广告写得很招摇:“让戏剧革命像爱情一样来到你身边!大喝免费啤酒,大尝戏剧蛋糕,大肆品戏论演,大方享受夜的生活!”

每个大喝啤酒、大吃蛋糕的场合都有三位中年人的身影。

中分长发,穿有破洞的牛仔裤的是孟京辉,他是当年的先锋戏剧导演;微微驼背,衬衫整齐地束进腰间,细碎的卷花头梳理得一丝不苟的是傅维伯,他是东方先锋小剧场经理;穿白色T恤、蓝色尼龙丝袜子和棕色沙滩鞋,目光闪烁有神,唇边仿佛总有顽皮笑意的是杨乾武,他是北京戏剧节协会秘书长。

对每个青年导演,孟京辉给得最多的建议是“胆子再大一点”,“你露小怯是露怯,露大怯,别人就得想想,他是什么意思?我以前的戏剧经验是:不是铁板一块,动不得的?”

在去年,傅维伯就向他熟识的青年导演“放风”:明年的青戏节好了啊,我跟孟京辉、杨乾武我们仨做,你们不用再担心排练场地、担心钱……

杨乾武在任何一个可能的场合,向记者们布道:青年人的创造力一旦释放出来那是了不得的!北京的青年戏剧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创意产业!政府不用做别的,只提供剧场就行。现在剧场完全是垄断市场,场租贵得离谱!而北京的工矿企业、机关院校有大量闲置的礼堂、工人俱乐部,这都是国有资产,完全可以通过政策盘过来……

——这是不是有点像美国的“外百老汇剧场”,从中心一直向边缘走?

 

bottom of page